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企业新闻 行业资讯

电话:025-58201633
Email:liulin@njssdhb.com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江淼路88号腾飞大厦C座19F

推动水往“高”处流!河海大学田贵良教授《光明日报》《求是网》刊文!

2025/7/16

近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田贵良教授署名文章

《全链条完善用水权市场化配置体系》

在《光明日报》刊发

被求是网全文转载

e8f0edc7b7f069d234029e87a6932f7f.png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用水权交易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盘活用水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要素保障,推动实现水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用水权市场化配置的制度优势正逐步显现。完善用水权市场化配置机制,需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健全“初始分配、市场交易、收储调节、价格形成、金融赋能、监督管理”等全链条制度体系。


      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留足生态用水、灵活配置生产用水,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地做好用水权初始分配工作。引入“价格杠杆”提高初始分配效率,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用水权初始分配由“无偿配置”改为“有偿出让”,体现用水权价值属性,让持有用水权承担一定的成本和代价,促使用水户按实际需求申请用水权,让闲置指标从“空占”变“烫手山芋”。


      优化用水权交易机制与流程。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信息环境、提高交易效率,积极探索、规范推进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用水户之间的用水权交易。总结推广跨省域用水权交易案例经验,使黄河等重点流域跨省级行政区域用水权交易成为常态;推动工业企业、灌区加强节水改造,进一步明确交易期满后用水权归还转让方,克服“惜售”心理,保障节约用水权的长期稳定收益,支持结余水量参与用水权市场交易,激发节水“动力”。在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形成“压力”倒逼超载区通过用水权交易盘活用水存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参与节水灌溉等节水工程建设运营并转让节约水量的用水权获得合理收益,增大投资的“引力”。理顺国家水权平台与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充分施展平台和第三方机构的“助力”,使交易更加便捷高效,最大限度活跃用水权交易市场,使其成为用水户解决水需求问题的“首选途径”。


      创新用水权收储调节制度。收储调节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解决了用水权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高昂成本、烦琐流程、信息不对称等弊端,避免交易“头寸”和“期限”错配。化解用水权转让方“惜售”现象,“集零为整”汇聚成用水权“指标池”“储备库”,最大限度将闲置用水权“腾出来”“挤出来”“盘活出来”,用以保障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水资源需求。制定被收储方的保障、兜底政策,创新“水信托”“水银行”“水期货”“水期权”等水金融衍生品,保障被收储方的再用水优先权益,扩大收储规模。


      健全用水权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基准价”的价值导向和底线约束作用,充分考虑水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工程成本、用水收益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用水权价值基准,作为用水权有偿出让价格、有偿使用费和协商定价、竞价的依据与参考。发挥“市场价”的杠杆调节作用,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作用,健全用水权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建立健全价格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促进水资源高效合理配置。


      提升金融赋能用水权市场水平。善用金融思维管理用水权市场,学习借鉴金融证券市场,创新“做市商”制度激活用水权市场。进一步探索用水权抵质押贷款、资产证券化、投资入股、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路径,厚植用水权的财产权意识,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和珍惜宝贵的水资源。


      加强用水权交易日常监管。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重点对用水权交易水量的真实性、交易程序的规范性、交易后双方用水行为的合规性等进行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用水权交易弄虚作假、用水权交易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近年来,市场机制在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方面发挥了愈发重要的作用。2000年,浙江东阳与义乌签订全国首例水权交易协议,开创了我国水权市场化改革的先河。河海大学科研团队敏锐把握这一变革契机,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在用水权初始分配确权、交易制度设计、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监督管理等领域开展系统性研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水权制度的重要研究力量。特别是在用水权交易制度改革与探索方面,研究团队立足长期跟踪研究,深耕理论与实践创新,从早期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破冰,到参与国家级水权交易所筹建,再到推动跨省区交易与地方改革实践,为中国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和政策智慧。


田贵良教授所在的水权管理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学校“水利+经济”“水利+金融”的交叉学科优势,先后服务于国家水权改革试点、宁夏用水权基准价制定、宁夏水发集团“水银行”模式设计、“水权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开发、广西水资源资产盘活、甘肃用水权确权方案、江西用水权价值评估、河南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江苏省水权交易制度研究、陕西榆林用水权改革全过程咨询服务、义乌公共供水管网用水权交易制度设计等国家、流域机构和地方水权改革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批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等,成果获得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其中,团队还间接撮合了四川、宁夏达成黄河流域首单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配置。团队长期为宁夏水权改革做科研支撑工作,同时,也受聘四川省水利厅水权与水价改革咨询专家。团队成员熟悉两省水资源丰缺情况,宁夏有用水需求,而四川有结余指标,当研究团队提出两省区可开展跨省水权交易时,双方非常认同,迅速开始运作。经多方协商、谈判,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水务局签署《四川宁夏黄河流域区域水权跨省交易协议》,明确阿坝州水务局以1800万元将2024年至2026年3年共计1500万立方米黄河用水权,转让给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完成了跨省域水权交易全国第一单。协商谈判中,交易价格是双方相持不下的一个矛盾焦点,由于此前,研究团队为宁夏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用水权价值基准(试行)》,这是全国首套用水权基准价,实现了用水权基准价由无到有的突破,而且该套基准价被社会普遍接受,实现4年多来,运行情况良好。最终,宁夏四川同意以该基准价为依据,确定交易价格为1.20元/m3。


      交易完成后,宁东基地根据企业用水效率和主营业务将2024年5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有偿配置给13个水效达标先进用水项目,均为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据测算此次交易水量将用于支撑宁东基地煤化工产业发展预计3年可创造150亿元产值。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期间,对宁夏四川水权交易给予了充分肯定,作出“积极探索、规范推进”的重要指示。2023年12月,李国英部长在全国水利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给予“四川宁夏跨省交易第一单是认识上的突破、思想上的飞跃,足以写入中国治水史”的高度评价。2024年7月30日,央视《焦点访谈》以《“远水”也能解“近渴”》为题,对宁夏与四川完成跨省域水权交易第一单交易进行了深度报道。2024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以《“远水”解“近渴” 节水有收益》为题,整版报道了该笔交易。同时,该案例也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践探索案例。该笔交易源于双方水资源丰缺矛盾和现实需求,河海大学水权管理研究团队的撮合和基准价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科学支撑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水网建设加速、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快,用水权市场化改革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河海大学也将不断探索、深化研究,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a993604a9507459f87e9bc442a51bf39

求是网转载链接:http://www.qstheory.cn/20250610/09be1d942c94482aa9c9fff064d725f2/c.ht


微信扫一扫
关注顺水达公众号

版权所有 © 南京顺水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9202号